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闳观 | 心理老师“拍了拍”你,后疫情时代从“心”守护你的孩子

关爱身心健康的 德闳 2024-03-31

点击上方蓝阅我们


2022年底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 “乙类乙管”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 “新冠肺炎” ,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回望过去三年,疫情给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对每个小家庭的亲子关系甚至家庭教养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或许对于每个家长而言,去反思过去这段经历对于家庭亲子教育的启发,去预想未来如何更从容应对成长、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是当前“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课题。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采访了来自德闳“心理天团”——三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们:上海德闳小学部的Wendy,中学部的Zola,北京德闳的Althea,西安德闳小学部的Ruth,以及中学部的Shanna老师,聆听她们分享在平日和疫情期间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观察,希望能帮助家长打开全新的思考角度,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构建亲子关系的实用建议。




01

 “你好了,

你的世界就好了”


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在过去的三年,面对疫情反复,许多家长感到压力很大,既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安排孩子在家上课,还得兼顾自己的工作,容易情绪失控,沮丧、焦虑、恐惧与担忧的情况剧烈增加。


Wendy老师告诉我们增进亲子关系的第一步是家长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面对这些压力情绪时,作为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调节自身情绪。当父母自己找到了安全感,那孩子才是安全的。而如果这个世界都不能让孩子觉得安全的话,那么至少在家里应该是让孩子觉得安全的。”



老师们给家长分享了一些照顾自身情绪,给到自己充足的安全感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市里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很容易让人感到不安。Althea老师建议家长们能坐下来,在放松的状态下,和自己对话,问问自己好不好,最近什么事情让自己开心,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关心自己的人一样,好好地问候自己。“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忽略自我照顾,所以有时会有莫名的委屈感,这个委屈感就是你没有好好地照顾自己。”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人。


而面对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对多数人来说最大的恐惧在于外在事物的不可控性。Zola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如果没有疫情,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是不确定的,只是这种感受不会外化得这么强。” 面对特殊情况下令人容易冲动的负面情绪,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四步曲”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面对失控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找到正能


“失控的事情是你没有办法去掌控的,你越想掌控越容易失控。你要去掌控你的生活经验里面那些你可以掌控的事情。”Althea老师和我们分享道,比如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画一幅画你可以自己说了算,只要有纸有笔就可以;想吃什么你也能自己说了算,只要有食材都可以去做。'自己说了算'很重要,从小事情开始自己说了算,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事情你都要去做,就会不再惶恐,慢慢找到稳定感。”


居家期间,上海德闳浪花家长合唱团与海啸家长足球俱乐部

云端开唱,演绎了温暖动人的《灯火》,

借助音乐互相加油打气,同时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老师们建议家长平时可以多了解一些身心健康和自我关爱的知识,家长越有能量和勇气改变和调整自己,越容易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三所德闳学校定期面向家长举办讲座、工作坊,

分享身心健康知识以及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



02

“好好说话”


充分尊重与沟通,让家庭正能量循环起来


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算是成功了一半,而剩下的问题便在于“相处之道”。那平日在相处中如何避免“亲子大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增进与孩子的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天团”的老师们从专业角度为家长支了几招。


01

以尊重为基础,灵活把握“三把尺”


想要尽可能避免与孩子产生冲突和摩擦,老师们告诉我们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孩子的特质“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接纳、被认可。家长应该爱孩子真实的样子,而不是爱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的孩子。” Zola老师如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只看见孩子的缺点,关注如何纠正改变,而是积极关注孩子身上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夸赞。


事实上,想走入孩子的心,发挥父母的影响力,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认可和尊重,给他信任和成长的时间。


那如何衡量是不是“尊重”呢?Althea老师告诉我们有“三把尺”:期待值、距离度和边界感。在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在家开展线上学习,每天居家学习生活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带来巨大挑战。当时,Althea老师提出了居家学习“和平共处三大原则”,而这些原则在“后疫情时代”对提升亲子关系依然具有指导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居家学习“和平共处三大原则”


对家长而言,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灵活把握“分寸”,自然而然会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02

正视身心健康,和抑郁、空心说再见


当收获了尊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更紧密,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更自信。但成长之路并非总是平坦,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波折”,让孩子的身心健康亮起“红灯”,需要家长给予充分关注。

 

以这三年的疫情为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生活中的现实都在被网络上的虚拟现实取代,这带来的普遍问题是孩子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长,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许多孩子也因此开始对真实世界没兴趣,对学习生活没动力,社交情感学习能力减弱。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不爱和真实世界中的人交流是不是出现抑郁情绪症状了。在上海德闳中学部任职的Zola老师以居家学习期间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状态为例,和我们科普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常居家反应与抑郁情绪症状的区别。


基于Zola老师的分享整理(点击查看大图)


如果孩子开始出现抑郁情绪的“三无”症状,需要立即引起家长重视——

  • 无能:感觉自己没有能力,什么也不是,什么都做不好

  • 无助:感觉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人帮得了自己

  • 无望:日子活下去没有什么奔头,不明白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Althea老师告诉我们“很多漫画把抑郁症比喻成一个大黑狗,就是被情绪控制着,没有人可以体会到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感受。如果一个人持续一段时间情绪不受控制,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都是明显的抑郁情绪。如果持续时间在三周以上,就很有可能滑向抑郁症,需要警觉。”


据调查研究24.6%的青少年抑郁,

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

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后期就是典型的抑郁症状态:

无法控制情绪,感觉自己是一副没有灵魂的傀儡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会觉得孩子想太多,太敏感,但其实这些是最忌讳对抑郁症患者和抑郁情绪严重的人说的。当孩子在疾病或被抑郁情绪淹没的状态下,所有这些东西对他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状态决定了他看不到这一些。抑郁的情绪来的时候不会跟你提前打招呼,所以家长们要自己去评估。如果家长很在乎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发现孩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Althea老师分享道。


应对青少年抑郁情绪,Zola老师则认为家长应该获得孩子信任,成为孩子第一个求助的人。同时家长不能只关注效果、方法、策略这些硬性可测量的东西,还需要关注感受和情绪这些柔软的、看不见的、流动的东西。“而当情况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家长应当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支持,避免让孩子独自一个人苦苦支撑。”



除了家长之外,学生也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

在德闳的心理咨询室,学生们可以卸下防备,以自己觉得

最舒服的方式和老师沟通,对谈话内容将会严格保密,

而老师也会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提供专门支持。

以上海德闳为例,心理老师在网课期间

会更敏感地捕捉学生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网课缺勤、

情绪困扰、独居在家、宠物去世等情况,

老师会第一时间给到学生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


除了抑郁情绪之外,疫情放大的另外一个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空心病”。老师们告诉我们“在疫情三年接触到一些学生非常迷茫。你会发现这些孩子虽然在外在的评价体系里是做的不错,例如成绩或者绘画、体育等方面都很优秀,但当你再去和他们探讨未来的发展时,你会发现这个孩子的内在是很空的,并没想过有什么想做的。而等他年龄慢慢变大,想要自我的掌控感时就会很慌,因为他并不知道什么事情自己说了算,他可以去选什么。”


老师们认为这种现象和家长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家长需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Althea老师告诉我们“家长过多的期待和要求会让孩子背负太多。每次孩子自己内在的小萌芽要出来时,被家长压下去或者修剪了一下,那最后出来的结果一定是爸爸妈妈想要的,却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等这些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迷茫——我很清楚我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不清楚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中学阶段需特别关注“自我同一性”问题。Ruth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学家艾瑞克·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就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心理小科普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信念和人生持续发展的体验和主观感受,这种感受能给人以指引。能鼓舞人们的行为,同时,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满足。而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少年需要在这一阶段里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特征框架。


Shanna老师向我们分享了曾经为初中阶段家长讲解的心理学家詹姆斯·马西娅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在自我同一性阶段,家长根据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划分个体目前处于哪一种同一性的状态中:

1. 个体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了吗?

2. 个体积极寻找同一性吗?


点击查看大图


当家长明白孩子在这个阶段是什么状态的时候,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


Shanna老师提到,亲子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也可以通过亲子关系进而改善同伴关系,促进同一性的提高。初中生亲子关系提高的核心就是有界限感,父母要明白对于孩子的什么行为是必须限制的,哪些是可以沟通商讨的,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控制的。如果界限感明确并且能够坚持且态度温和,这样才能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


第三,家长需要正视并及时解决孩子每个时段的中心问题。在“社会心理发展八个阶段中”,每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以探寻追求方向为例,这是学生在12-18岁(初高中阶段)的任务。但如果家长对学龄前或是小学发展阶段的任务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孩子没有解决相应阶段的核心问题,自然在中学阶段就会对于“我到底是谁”产生迷茫。


Althea老师告诉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提前做好准备,她分享道“年龄很小的时候,可能我们只看到星星点点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到高一点的年龄阶段,这些问题会井喷一样的发生。”


老师们表示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空心病,当家长发现孩子端倪时千万不能讳疾忌医,唯有予以正视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沟通,才能尽快走出困境。



03

家长言传身教,让正能量流动起来


老师们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孩子身心健康亮起“红灯”与家长平时缺乏沟通密切相关。如果家长在平日的“言传身教”中都能传递更多正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也必然会获得更多积极回馈,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这里的“言传”指的是非暴力沟通。人和人沟通时,说的内容只占交流总效果的7%,剩下的由语气和态度来决定。当父母跟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失望的、生气的,声调是尖锐的、斥责的,那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噪音和怒意。哪怕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道理也十分正确,最终都起不到任何效果。


在采访过程中,天团的老师们都提到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Ruth老师补充道“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 和谐相处。非暴力沟通以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为四大要素,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以“刷牙”为例,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会让沟通效果大有不同


除了非暴力沟通外,言传的另一种方式是 “共情”——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理解别人。那要如何理解别人?怎么样的表达能够让孩子觉得家长是理解他的呢?Shanna老师提炼出了共情的核心,并且相对应地总结出了共情的表达公式,帮助家长更好地从语言上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真正理解孩子的。



而“身教”指的是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家是一个情绪流动的地方,而情绪流动一定是从情绪很强的那个人流动的。就像之前提到的,家长要明白快乐和幸福来源于自己,自己先活成情绪稳定、积极的模样,才能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Zola老师提醒家长们除了以身作则做好自我调节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亲子互动来促进家庭中的情绪流动。她向家长们分享了增进亲子沟通的“3R法则”通过寻找共同记忆(Recall),一起完成趣味小任务(Recreate),记录生活点滴(Record),让家长有进一步了解孩子世界的机会,同时带给孩子更多正向情绪。

增进亲子沟通的“3R活动法则”


Wendy老师告诉我们 “当家长自觉与子女关系愈亲密,以及参与学校活动愈多时,孩子从学习中获益愈多。”




居家学习期间三所德闳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举办

多场线上讲座,邀请了学术、文体名人、家长、学生代表

以及德威德闳大家庭老师们带来精彩分享,

在给学生成长干货的同时也为家长们创造了“亲子沟通时光”



对于中学生家长,Shanna老师希望他们能够伴随孩子的成长,了解和接纳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孩子在幼儿时期自己是一个照顾者的身份成长成为一个帮助孩子能够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教练,而这里面的教练其实更像是一个陪同者,一个可被倾诉的身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


对于每个家长而言,只有给予孩子想要的认可与尊重,正视并及时解决身心健康的危机,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正能量,才能给到孩子真正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助力他们走好成长之路。



03

 “心中有信仰,

前行有方向”


面对未知,建立价值体系,试错中找到定位


从2020 年初至今,我们与新冠病毒作战了三年,也逐渐意识到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消灭。而这种长期性的,无法人为改变的挑战,在未来也许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那作为每一个普通个体,我们有什么办法面对这种充满“未知”的状态呢?


Zola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是历史链条上的一环,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作为个体,首先需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比如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其次需要有自己的价值排序,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及对成功、对幸福的定义。“这不一定非要是主流的一个成功的定义,如果每个人有自己相信的和重视的人或者事物,那就守护好自己觉得重要的人,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而面对孩子们在成长中的不确定也同样如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们找到爱的锚定点,建立内核。时代瞬息万变,孩子们向外部世界伸展着生命的枝条的同时,也需要文化根系脉络里的营养来滋养身心。家长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宝藏,具有资源和能量,同时也让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家族、民族这棵大树上的一枚叶子和果子,是历史时代浪潮中的一份子。在这两个维度中,感受到关系的确定性,并建立起自身的价值观体系。


德威德闳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智胜全球活动帮助孩子们

找到自己的文化根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从微观角度来看,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家长首先需要通过日常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志向爱好和想法,而不是以自己主流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因为一个优秀的40+的家长和优秀的14岁的孩子表现是不同的,让孩子达到成年人标准的优秀也是不现实的。家长需要更多抱持和涵容,不要害怕孩子失败。如果避免孩子走弯道,那么孩子就没有抗挫力,也就没有纠错的能力。家长要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只有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帮助孩子在时代的洪流中拥有让自己安定的能力。

 

访谈最后,“心理天团”的老师们还向家长推荐了几本亲子关系的好书,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心理,找到最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


LEARN MORE


推荐人:Wendy老师

推荐书目:游戏力-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作者:【美】劳伦斯 · 科恩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劳伦斯,专长于儿童游戏治疗,游戏力的原理是为了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心与控制力,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连接的桥梁,学习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游戏实践,应用到亲子互动中。

推荐人:Althea老师

推荐书目: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英】菲利帕·佩里



这本书相当于一个给家长的手册,帮助家长们知道要如何去支持自己的孩子。借用自己所学,善于反思的作者将自己生命中的议题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和孩子的互动,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长。书中告诉我们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很多行为用自己的理解、用过往的经验去解释,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去尊重,这样您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理解真的很狭窄,与此同时也会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

推荐人:Ruth老师

推荐书目:吾心可鉴

作者:彭凯平



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书中立足于实验和大数据,运用平实的语言,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带领读者领略有文化深度的心理学,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幸福究竟是什么?”书中用精准的心理结论扫荡生活中困惑与不幸的感受,助力抵达福流澎湃的幸福彼岸。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而在后疫情时代,孩子的积极心理重塑更将成为每个家庭在亲子关系中的必修课。


德闳希望在为孩子创建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成长空间的同时,提升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意识,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的能力。通过家校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具备应对变化的韧性,自在把握人生,面对未来。





目前,上海、北京、西安德闳学校

招生正在进行中。

长按二维码,提交咨询表。



上海德闳

北京德闳

西安德闳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德闳学校相关信息,可访问德闳网站,或致电招生办公室:

电话:021 2325 1398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 | 如何打造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星球”?

关于中学生身心健康 | 为青春期的他们,亮起身心健康的“绿码”

关于学生成长 | 我和我的德闳,成长纪念册首发



记得关注“德闳”公众号

点亮“星标”三步走

和德闳精彩资讯准时相约!



-The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